2015衢州农村信用社行测备考资料—文字资料题1月13日
![]() |
衢州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浙江衢州公务员考试,欢迎您关注衢州中公教育微信号:qzoffcn
很多学员都已经开始准备2015衢州农村信用社银行招聘的考试了,2015衢州农村信用社考试时间提前了,预计一月份会出公告,笔试预计安排在二月份,所以时间相比会很紧张了!大家抓紧备考了!加入衢州农信交流群 80887096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参考往年考试内容我们衢州农信考试真题,下面衢州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衢州农村信用社考试的备考资料,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
>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
>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
1.1.实行40小时工时制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90%
C.20%
D.10%
1.2.实行44小时工时制时,该企业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 )。
A.3.3小时
B.4小时
C.4.4小时
D.6.6小时
1.3.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停工占去百分之几?( )
A.10
B.45
C.50
D.55
1.4.
实行40小时工时制与实行44小时工时制相比,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是
( )。
A.提高10%
B.下降10%
C.下降15%
D.下降50%
1.5.若实行35小时的工时制,而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则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85%
C.90%
D.95%
我国“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其中沿海12省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5%,内陆省(区、市)平均为9,2%。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7650亿元,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全国“七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6.3%、43.3%、30.4%。
“八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量,与“七五”期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2个百分点。
2.1.
1980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过( )。
A.10000亿元
B.15000亿元
C.20000亿元
D.25000亿元
2.2.
沿海12个省(区、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是内陆省(区、市)的几倍?( )
A.2
B.1.8
C.1.5
D.1.2
2.3.
沿海12省(区、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多少百分点?( )
A.3
B.3.5
C.4
D.4.5
2.4.
“八五”期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占全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的为( )。
A.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
D.没有下降的
2.5.
“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全国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为( )。
A.30.8%
B.31.5%
C.32.0%
D.32.6%
F省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1038.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生产值4508.0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生产值3613.74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比上年增长14.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F省A、B、C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8%、7.0 %和6.7%。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3万人。全年有9.8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与上年末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
财政总收入1284.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0.03亿元,可比增长29.4%,财政支出901.22亿元,增长23.7%。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856亿元,增长22.6%;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44.29亿元,增长29.1%。
3.1.
F省全省人口大约为( )。
A.3569万人
B.3569535人
C.3696万人
D.3696534人
3.2.
按照2007年的增长率,第一产业在2009年可实现生产值是( )。
A.1038.38亿元
B.1079.92亿元
C.998.44亿元
D.1123.11亿元
3.3.
在消费价格中,上涨最快的是( )。
A.服务价格
B.商品零售价格
C.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D.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3.4.
200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A.39.5%
B.49.2%
C.39.8%
D.47.7%
3.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城镇预期增加就业人员65万人
B.全省财政支出占总收入的70.1%
C.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
D.2006年地税系统各项收入598.26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我国2013年7月份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7月,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同比继续保持增长。7月,汽车生产158.33万辆,环比下降5.43%,同比增长10.18%;销售151.63万辆,环比下降13.56%,同比增长9.93%。其中:乘用车生产129.88万辆,环比下降4.68%,同比增长9.62%;销售123.76万辆,环比下降11.82%,同比增长10.48%。商用车生产28.45万辆,环比下降8.68%,同比增长12.78%;销售27.87万辆,环比下降20.52%,同比增长7.54%。
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乘用车(MP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87.90万辆和84.04万辆,环比下降4.73%和11.27%,同比增长3.85%和6.95%;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7.53万辆和7.18万辆,环比下降10.40%和l4.98%,同比增长98.63%和93.5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24.16万辆和23.50万辆,产量环比增长3.91%,销量下降2.27%,同比增长45.53%和44.97%;交叉型乘用车产销10.30万辆和9.04万辆,环比下降16.63%和31.18%,同比下降23.46%和33.14%。
4.1.
与上年同期相比,2013年7月汽车产量约增长了( )。
A.8.6万辆
B.9.1万辆
C.14.6万辆
D.16.1万辆
4.2.
2013年6月,商用车销售量约为( )。
A.35.1万辆
B.33.6万辆
C.29.6万辆
D.25.9万辆
4.3.
2012年7月,多功能乘用车销量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约( )。
A.多8.2万辆
B.少8.2万辆
C.多9.8万辆
D.少9.8万辆
4.4.
2013年7月份四种乘用车车型产销量之比最大的是( )。
A.基本型乘用车
B.多功能乘用车
C.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D.交叉型乘用车
4.5.
关于2013年7月乘用车的销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不超过5万辆
B.四种乘用车的销量与6月相比均呈下降趋势
C.2013年7月份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环比都下降了
D.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多功能乘用车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完成各题。
自二十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百亿公斤,达到106.2亿公斤。之后三年粮田面积稳定回升,2007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173.21千公顷。2005年尽管遭遇严重旱灾,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521.45千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预计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105亿公斤。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12.22亿公斤,年均粮食生产总量达102.44亿公斤,这标志着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5.1.
2003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少( )。
A.3.1%
B.3.2%
C.3.3%
D.3.4%
5.2.
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和2005年相比增加了( )。
A.2.3%
B.9.7%
C.23.5%
D.37.2%
5.3.
下列数值中最大的是( )。
A.2004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加的百分比
B.2003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减少的百分比
C.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5年增加的百分比
D.2005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6年减少的百分比
5.4.
预计2007年山西省平均每千公顷的粮食产量和上年相比( )。
A.大约增加了0.0025亿公斤
B.大约减少了0.0025亿公斤
C.大约增加了0.0125亿公斤
D.大约减少了0.0125亿公斤
5.5.
根据题面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4年山西省全省粮食生产首次突破百亿公斤
B.从2004年到2007年山西省粮食产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山西省粮食产量并非每年都超过了百亿公斤
D.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年均粮食生产总量未达百亿公斤
1.1.答案: B
解析: 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所以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5%=9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2.答案: A
解析: 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所以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44×15%×50%=3.3小时。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3.答案: C
解析: 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则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占(1.6+0.4)÷(40×10%)=50%,所以停工占1-50%=5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4.答案: D
解析: 实行44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3.3小时,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1.6小时,所以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下降了(3.3-1.7)÷3.3≈50%。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5.答案: C
解析: 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所以非利用率为(1.6+1.5+0.4)÷35=10%,则利用率为1-10%=9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1.答案: A
解析:
1995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57650亿元,比1980年翻两番,因此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650÷2÷2<60000÷4=15000,只有A项符合,故答案为A。
2.2.答案: B
解析:
沿海12省增长速度为16.5%,内陆省为9.2%,沿海是内陆的(16.5%÷9.2%)倍,16.5÷10<16.5%÷9.2%<16.5÷8.25,即1.65<16.5%÷9.2%<2,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2.3.答案: D
解析:
沿海12省增长速度为16.5%,全国年均增长速度为12%,因此沿海12省高出全国16.5%-12%=4.5%,即4.5个百分点,答案为D。
2.4.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只有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4.9个百分点,其他产业均有所上升,因此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D
解析:
“七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4%,“八五”期间与“七五”期间相比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因此“八五”期间比重为30.4%+2.2%=32.6%,答案为D。
3.1.答案: A
解析:

3.2.答案: D
解析:

3.3.答案: D
解析:
由原文第二段,可直接找到各项价格上涨数据。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C
解析:
由于选项数值非常接近,因此不能使用估算技巧。2006年第三产业产值为:3613.74÷(1+13.8%)=3175,2006年地区总产值为:1038.38÷(1+4%)+4508÷(1+18.6%)+3175≈7974.97,200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为3175÷7974.97≈39.8%。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D
解析:
A项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比预期多3万人,可知预期目标65万人,故A项正确;B项全省财政支出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901.22/1284.99927约等于9/13,约为70%,正确;C项农业生产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所以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9.4%=0.9%,正确。D项,2006年地税收入=644.29/(1+29.1%)=(5*644.29)/(5*129.1%)约等于5,故D不正确当选。
4.1.答案: C
解析: 由“7月,汽车生产158.33万辆,环比下降5.43%,同比增长10.18%”可知,2013年7月份汽车产量“去年同期增长了

(万辆),与C项最接近。
4.2.答案: A
解析: 由商用车“销售27.87万辆,环比下降20.52%,同比增长7.54%”,可知,2013年6月份商用车销量为

,与A项最接近。
4.3.答案:
解析: 2012年7月,多功能乘用车销量为

万辆,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

万辆,观察两个分式可知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少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排除A、C两项。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约比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多

9.9(万辆),与D项最接近。
4.4.答案: D
解析:

4.5.答案: A
解析:
2013年7月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

,A选项说法错误;B项,由资料中数据可知四种乘用车销售量环比均下降了一定百分比,所以四种乘用车的销量与6月相比均呈下降趋势;由资料第2段末尾可知,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31.18%,同比下降33.14%,C项正确;D项,7月份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是93.51%,是四种车型中最高的。
5.1.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直接查找相关数据“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故可得91.74÷2925.4。根据乘除相抵法,原式≈93÷3000=3.1%。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B
解析:
根据资料“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故同比增长率为(107.33-97.8)÷97.8=9.53÷97.8≈10%。故正确答案为B。
5.3.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04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加的百分比为3.24%;由106题可知2003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减少的百分比数值为3.1%,故A>B;
根据107题可知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5年增加的百分比为9.7%,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可知C>D;
又C>A。
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增长量为105÷3173-107.33÷3521.45,根据估算法,原式≈1÷30-108÷3600=0.003,A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A。
5.5.答案: C
解析:
通过资料可知,2004年为再次突破百亿公斤,所以不是首次,A说法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2004年总产量为106.2亿公斤,2005年粮食总产为97.8亿公斤,所以不是一直上升,B说法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2005年遭遇旱灾,总产量为97.8亿公斤,没超过百亿公斤,C说法正确。
通过材料可知,十六大五年年均粮食生产总量为102.44亿公斤,超过了百亿公斤,D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独家推荐:
现场报名:
衢州分部地址:衢州市柯城区上街26号四楼(供销大厦正对面)。
江山分部地址:江山市鹿溪中路367幢3号(公交北关站旁)。
龙游分部地址:龙游县荣昌路金泽大厦1层26号(供电局附近)。
衢州电话:0570-3169002 3169001 13306703966
龙游电话:0570-7030729 7030739 13325700260
江山电话:0570-4036200 4036201 15355247621
交流平台:
微信号:qzoffcn
衢州公考群:234787506
江山公考群:333696941
龙游公考群:335187796
常山公考群:271653246
开化公考群:322426106
衢州银行考试群:80887096